骆姓社区论坛  骆氏宗亲论坛
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4074|回复: 0

长城脚下发现义乌兵骆氏古墓群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5-24 12:02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您好,5秒钟免费注册会员哟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免费注册

x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这次发现的大量明清古墓,有序地分布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城子峪村长城脚下,这些坟茔背依巍巍敌楼,面向东南,坟茔中现存的一些石碑上都镌刻着“原籍浙江金华府易武县”的字样。几百年风风雨雨,这些静穆的坟茔在悄悄地向我们传递着什么?   近日,河北相关媒体记者冒着细密的春雨,在抚宁县城子峪村民、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张鹤珊(义乌兵后裔)的带领下,穿过村中近500年的古城大门,开始攀爬位于城子峪村北部的山岭。山路陡峭湿滑,翻过了两座山梁,他们远远地望见了伫立在山顶雄伟壮观的骆家楼敌楼,在距离骆家楼敌楼不远处向阳的山坡上,一座坟茔映入眼帘。一株含苞待放的山杏树长在坟茔上,一块石碑上依稀可见“明故显考骆公之墓”、“原籍浙江金华府易武县”等字样,立碑的时间为“乾隆十六年(1751)”。坟茔背依骆家楼敌楼,面向东南,其下方还围聚着许多没有石碑的坟茔。   在这座山的不远处,还分布着一片坟茔,因为少有人走,两米多高稠密的灌木已将这片坟茔掩盖了。这里保存着两块完好的墓碑,位置较高的墓碑碑文大多被青苔覆盖,但是“金华府易武县”、“娄府”的字样清晰可见;下面的一座墓碑上字迹稍清楚,“原籍金华府易武县人氏”等字样依稀可辨,立碑时间为“乾隆三十六年(1771)”。这里仅存的两座墓碑与“骆公墓”墓碑一样,也是面向东南。   墓碑中出现的“易武”是不是“义乌”的谐音呢?   带着这个疑问,我们采访了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。他说:“我曾经在长城学会副会长的陪同下去长城脚实地考察过,这段历史可信可靠。据了解,全国沿海地区均有义乌兵的后裔聚集地,仅浙江平阳苍南一带就有13个说义乌乡音的‘义乌村’。”吴潮海介绍,在编写市志搜集材料的过程中,他们在长城脚下发现了一个个“义乌村”。《义乌兵》一书的作者张金龙,也曾到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曹家房子村实地考察,当地村民拿出的宗谱上,赫然写着祖宗源自“金华府义乌县”。很显然,“金华府易武县”即是“金华府义乌县”。吴潮海说,当初义乌兵大多为文盲,普通话也说不标准,如此误写是可以理解的。   秦皇岛市的老人们说,古时候,人们总把墓碑面朝故乡,那么,这些面朝东南的坟茔,又该承载着一份何等深重的乡愁!   链接:戚继光征调义乌兵修长城   嘉靖三十八年(1559),名将戚继光奉命到义乌招募了三千义乌兵抗击倭寇。隆庆二年(1568),戚继光又征调三千义乌兵北上,目的有三:作为“兵样”,训练北方兵;抗击鞑靼兵;修筑长城。   在修市志搜集资料过程中,工作人员发现义乌兵至少参加了三处长城的修筑:山海关的老龙头、北京的金山岭长城、河北抚宁的董家口长城。《老龙头大事记》载:“万历七年(1579),都督戚继光指令参将吴惟忠筑老龙头入海石城七丈。”吴惟忠是义乌城西街道吴坎头人,就是他带领几千义乌兵参与了多处长城的修筑。   此外,在清乾隆《临榆县志》、清康熙《山海关志》及1994年版的《山海关志》中,也都有相关记载。   为稳定军心,当时朝廷对北上的“义乌兵”推行“徙民政策”:允许官兵的家属前往随军守边。于是,不少家庭就在异乡边塞定居下来,世代繁衍成为今天的长城后裔,也形成了义乌籍后裔相对集中的一个个“义乌村”。   在长城脚下究竟有多少义乌村?至今未曾有精确统计,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。据秦皇岛市文化局调查表明,秦皇岛境内374.5公里长的明长城沿线,158个自然村有修长城人的后裔聚居。
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!jz_fbzt! 快速回复 !jz_fhlb! !jz_lxwm! !jz_gfqqq! 骆姓论坛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